「供應鏈台灣隊」赴美設園區 美方有誠意協助
複製連結
2025/11/05
財經中心/楊思敏、郭文海 台北報導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政策,經濟部與產業界就提出「台灣模式」,前往美國設產業園區擴大投資的想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證實,參加APEC期間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見面,強調台美雙方互利,並提出土地、水電、租稅等協助,美方欣然同意。外界預料,包括AI伺服器、雲端資料中心和資通訊產業可望合組台灣隊。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談台灣赴美設園區最新進展。(圖/民視新聞)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談到,APEC期間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見面,有討論台灣赴美國設產業園區。吳誠文表示,會以類似科學園區的精神,整合供應鏈台灣隊,前往投資。他也強調,台美雙方互利,美方協助台灣設置園區,等於是協助美國。
吳誠文(11.3):「台灣在發展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的時候,不能夠只在台灣自己的園區發展,我們最重要的先進製程的客戶,幾乎都是美國的公司,希望在它的本土建立非常強大的AI的園區的時候,它需要半導體的供應。」

我方向美國提出,赴美設園區的資源需求。(圖/輝達、民視新聞)
幾個月前,電電公會已帶隊前往德州考察,如今政府也向美方提出建立園區的需求,包含土地、水電、人才、租稅和簽證等資源。吳誠文強調,美國地方與聯邦政府都樂於協助。四大CSP廠擴大資本支出,美國AI基礎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台灣在當地打造完整AI供應鏈,若能包含半導體、AI伺服器、雲端資料中心和資通訊產業,有助於爭取高達1兆美元的商機。

專家分析,台積電、鴻海、緯創等大廠的成本承受度較高。(圖/台積電)
雲報政經產業研究院副社長柴煥欣:「 (美國)什麼東西的成本都是非常的高,就如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講過的,在美國的鼎泰豐吃湯包是一樣的道理,就是一個又貴又難吃的概念。對於這種大型廠商來講,他們是可以承受得住,但是對於一些零組件的中小企業,有一點點像一種賭博的概念。」
專家分析,以政府的力量與美方談設置園區,能幫台廠壓低營運成本。然而個別企業還是得承擔,美國高成本與國際管理挑戰,台積電、鴻海、緯創等廠商有能力承受,但中小型廠商就得多加留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文章源來自:民視新聞網(原文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