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最懂挑!台灣百強企業出列 科技業包辦71席
複製連結
2025/09/05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台灣董事學會公布「外資精選台灣百強」,今年共有66家新入榜,顯示國際資金持續看好台灣市場韌性與創新力。百強企業總市值高達35兆元,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占23兆元,顯示科技龍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連續三年穩定入榜僅11家,其中裕民航運是唯一傳產代表,展現航運業在波動市場中的罕見韌性與外資肯定。(圖/翻攝自台灣董事學會網站)
台灣董事學會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CDRC)今(2025)年持續追蹤外資投資動向,連續第四年發布〈外資精選台灣企業百強(Taiwan FINI 100 Companies)〉榜單。這份榜單以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的完整數據為基礎,模擬全球機構法人投資邏輯,從市場面、基本面、永續面三大角度進行篩選,最終遴選出100家最受外資青睞的台灣企業,展現我國產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台灣董事學會創會理事長許士軍指出,在AI時代,資金角色已不再只是單純的財務支持,而是轉化為驅動策略與資訊的關鍵力量,外資正推動著新一輪的產業升級。
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潔則高度肯定台灣在半導體與AI領域的關鍵地位,並期待雙方能深化合作,更以中文呼籲:「讓我們攜手共創AI未來。」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副總經理涂月憲也強調,台灣企業憑藉卓越表現已贏得國際投資人的高度信心,應進一步把握AI驅動的新契機。
外資聚焦 台灣百強脫穎而出
〈外資精選台灣企業百強〉榜單的入選門檻為市值達5億美元以上的上市櫃或興櫃企業,並需符合外資持股金額淨增加的條件。經過四層篩選程序,包括市值、獲利與營收表現、永續治理指標,最後依據外資持股增加幅度排名,取前100名。
結果顯示,今年百強企業中共有66家為新上榜,顯示外資投資偏好正隨市場與產業動態持續調整。連續三年穩定入榜的企業僅有11家,其中10家來自科技業,唯一的傳產代表則是裕民航運,展現其在傳統產業中的稀有韌性。
值得關注的是,零壹、三芳與凡甲三家公司去年仍屬「中堅潛力企業」,今年已成功晉升百強之列,反映潛力股在經營體質與市場表現上的快速轉化。
科技仍是核心 傳產與消費品亮眼躍進
科技業依舊是榜單主力,共有61家入榜,但較去年減少10家。相對之下,傳產入榜數量增加至28家,年增9家;消費品則提升至11家,年增4家。顯示外資在追逐AI、半導體等高科技標的之外,對傳產與消費產業的關注度逐步升溫,投資版圖正趨向多元化。
統計顯示,百強企業總市值達新台幣35兆元,其中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占了23兆元,單獨貢獻逾六成。若與整體市場市值73兆元相比,百強企業的市值占比高達48%,充分展現其在資本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從市值結構來看,大型企業(市值50億美元以上)共有20家,而中型企業(市值5億至50億美元)則高達80家,凸顯榜單不僅聚焦巨型龍頭,亦涵蓋具潛力的中型公司。
基本面成績優異 勝過整體市場
百強企業在營運表現上遠優於市場平均水準。數據顯示,過去三年的營收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為15%,明顯高於市場平均的8%;平均營業利益率則達15%,是市場平均值4.45%的三倍以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更來到18.6%,遠優於市場平均的5.6%。
這些數字顯示,外資所鍾愛的企業,無論在成長性、獲利能力或資本效率上,都具備突出的競爭優勢,也符合國際投資人對「高品質、長期價值」的期待。
模擬法人投資邏輯 四層篩選嚴謹
此次榜單的評選流程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市場面」以市值與外資持股變化進行初篩,從2,194家上市櫃與興櫃企業中,篩出207家。
第二層「基本面」要求連續三年獲利,且營收呈正成長,縮減至108家。
第三層「永續面」則排除公司治理評鑑結果落後20%及有治理缺失者,僅餘103家。
第四層則依外資持股金額增加幅度,由大至小排名,最終取前100名。
這樣的嚴謹設計,旨在模擬外資法人實際投資時的思維,兼顧規模、獲利、成長與治理,確保榜單結果更具代表性。
百強榜單折射台灣市場趨勢
觀察今年榜單,外資投資焦點正由高度集中於科技,逐步向傳產與消費品延伸,這與全球產業循環、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息息相關。傳產如航運、原材料加工,及消費品如食品飲料、品牌零售,皆展現出強勁的市場表現,吸引國際資金進駐。
同時,潛力型企業快速晉升,代表台灣中型企業正逐步突破規模瓶頸,成為外資眼中的新明星。
這份〈2025外資精選台灣企業百強〉榜單,不僅是一份企業榮耀清單,更是國際投資人對台灣市場信心的縮影。隨著AI、能源轉型與消費新趨勢加速,未來榜單的結構仍可能快速變化,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不斷獲得肯定。

外資眼中的台灣100強出爐 科技業包辦71席、台積電穩坐第一寶座,從5億美金小兵到25億巨將 外資揭台灣百強「翻13倍的成長曲線」,淨利率、ROE全面壓倒平均值。(圖/台灣董事學會提供)

外資眼中的台灣100強出爐 科技業包辦71席、台積電穩坐第一寶座,從5億美金小兵到25億巨將 外資揭台灣百強「翻13倍的成長曲線」,淨利率、ROE全面壓倒平均值。(圖/台灣董事學會提供)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文章源來自:三立新聞網(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