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品需求強勁 下半年經濟怎麼看?

share
複製連結

複製連結

2025/05/22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滙豐銀行亞洲2025年中經濟展望記者會於前(20)日舉行,由滙豐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暨亞太地區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進行講解有關全球經濟之預測。

 

范力民表示,全球失衡是貿易緊張的核心;台灣乘AI熱潮優於亞洲其他經濟體。(圖/民視財經網)


范力民表示,全球經濟貿易不確定性明顯。全球失衡是貿易緊張的核心。美國預算赤字惡化、政府債務水平急劇上升。加之,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上升,也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指數上升。關稅更是首要議題,這正在以從未見過的速度和型態推動,世界貿易體系正在重新配置,美國正在尋求建立永久性的貿易壁壘。儘管貿易談判結果仍懸而未決,但近期宣布的美英貿易協定、美中關稅下調,對其他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來說是一個積極信號。

 

有關亞洲經濟之預計,范力民指出,亞洲地區的出口量持續創下新紀錄,但全球貿易和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已達至前所未有的水平,這對於最近幾十年的經濟成功主要建立在出口基礎上的亞洲經濟體來說,造成了巨大的挑戰;不過,通膨降溫和寬鬆政策應能為亞洲地區的龐大內需提供支撐,幫助亞洲經濟體以慣常的姿態安然渡過蛇年的挑戰。關稅缺乏明確性必然會影響跨境投資,至少在短期內對亞洲供應鏈是造成負面影響的。這可能會間接拖累亞洲經濟成長,特別是在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佔經濟整體比重很大的東南亞地區。

 

從亞洲的角度來看,報復性關稅不僅帶來風險,也帶來機會,一方面亞洲有機會取代美國賣家,另一方面亞洲也面臨著整體銷往歐盟的商品將減少的風險。同時,亞洲其他經濟體也需要作出改變——當美中在貿易議題上產生摩擦,其他中小型經濟體從出口受益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如今的世界動盪得多,各亞洲經濟體需要有內在的力量來支撐。從印度到紐西蘭、韓國到斯里蘭卡,都需要加快改革步伐,以培養新的經濟成長動力並重建市場信心。

 

當地的消費者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休眠狀態,亦是亞洲需要釋放的重要經濟成長引擎,尤其在中國,這將需要調整經濟基本模式,這不僅是為了在蛇年提供韌性,也是為了促進整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的成長道路。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亞洲要完全放棄全球市場,仍可與那些願意合作的夥伴進行更深入接觸,並利用自身尚未實現的巨大潛力。在蛇年下半場,亞洲令人稱羨的韌性將再次得到展示,即使所伴隨的調整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

 

范力民表示,台灣將繼續乘著人工智慧熱潮的東風,表現優於亞洲其他經濟體,在蛇年下半年整體經濟成長仍保持強勁。(圖/民視財經網)


有關於台灣經濟,范力民認為台灣將繼續乘著人工智慧熱潮的東風,表現優於亞洲其他經濟體,在蛇年下半年整體經濟成長仍保持強勁。這是由於台灣高科技產品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結構性需求方面表現強勁,高階運算有助於加強出口和相關資本支出。具體而言,在人工智慧相關及IC、電子產品驅動下,台灣的出口將持續加速。傳統電子零件相關可能受惠於持續的內需動能,加上近期台灣製造業PMI回升,以及下游消費電子產品顯示需求正在逐步復甦,反映台灣電子行業的積極前景。

 

另外,近期台灣的私人消費已證明更具有彈性。與亞洲其他經濟體不同的是,這與通膨下降關係不大,而是與薪資成長回升關係較大,這反映了台灣先進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相關硬體)的資本支出和出口繁榮。因此,台灣實際工資成長已加速至多年來的最高水平,為消費提供了持續的支撐。預計台灣私人消費也將與其經濟的長期趨勢保持一致步伐。

 

台灣健康的勞動市場狀況,加上工資較具彈性的成長跡象,顯示出家庭的實際消費能力一直在逐步提高。消費者情緒也保持健康,家庭支出計畫迄今一直高於長期平均水準。在外部需求方面,全球經濟體對台灣科技產品的需求將來得更加穩健,這些發展也可能促使台灣資本支出的復甦持續更長時間。另一方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進一步加劇將是需要關注的下行風險。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文章源來自:民視新聞網(原文連結)

點我開立交割證券雙戶開始投資,開戶成功再送LP100點

Banking in Your Hand

我要的當下,快點給。有連線的地方,就有銀行。

ios bank app download iconaos bank app download icon

LINE Bank App目前僅適用安裝於 iOS 13 (含) 以上或 Android 6 (含) 以上版本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不適用)